“逆向考研”第一批受害者出现,3年后自食其果,第一学历也没救_双非_研究生_本科
“逆向考研”第一批受害者出现,3年后自食其果,第一学历也没救
考研一定非上不可吗?“逆向考研”到底是条出路还是陷阱?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了提升学历,选择考研作为“第二跳板”。
可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悄悄冒出来了——有些学生不再一门心思想往“更高处”走,而是开始主动“降维”,考一些相对冷门或者知名度不高的院校。这种做法,后来被大家戏称为“逆向考研”。
听起来有点反常识对吧?一个北大学生居然跑去读湘大的研究生,一些211高校的本科生甘愿调剂到普通二本甚至“双非”学校,大家都想问一句:这是怎么回事?这种“逆流而上”的选择,真的是明智的吗?
“逆向考研”到底是怎么回事?
我们先来捋一捋这个新词的含义。所谓“逆向考研”,就是指那些本科阶段在比较好的学校,比如985、211就读的学生,在考研时,选择报考实力比本科学校弱的研究生院校。
展开剩余83%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?说白了,就是想求稳。近年来考研人数暴涨,名校竞争越来越激烈,很多学生都想“保一保”,不敢冒险冲击顶级高校,干脆直接选一个成功率高的学校,争取早点上岸。
换句话说,这些人不是不优秀,而是被现实吓退了,觉得与其拼到最后失败,不如早早锁定一个能保底的学校,好歹有个研究生学历傍身。看上去这似乎也算是一种务实。
当初觉得选了稳妥,毕业之后才知道错在哪里
刚开始,大家对“逆向考研”还有些新鲜感,甚至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打起了“反向操作”的主意。
可是一晃三四年过去了,当初“逆向上岸”的那一批人,已经陆续毕业开始找工作了,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一巴掌。
有个女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。她本科是211学校,成绩不错,第一年考了381分却没能被理想学校录取,调剂也不顺利。
第二年她不敢再冒险,选了一所普通“双非”院校。她原本觉得只要能拿到研究生学历,将来肯定不差。
结果呢?读书那几年确实很充实,写了不少论文,课题也有成果,整个人沉下心来搞研究,没浪费时间。但一到找工作,她就发现,现实比预想的“冷”多了。
公司一看她的研究生学校是双非,直接在简历筛选阶段就pass掉了,连面试机会都不给。
她急了,拿出自己的本科211身份解释,但HR直接回应:“我们按最高学历看。”她这才明白,在某些行业,学历标签远比个人能力来得“现实”。
“逆向考研”带来的不仅是学历,还有标签
这个世界,很多时候比你想象得要“刻板”。有些HR看简历不是看你干了啥,而是看你最后在哪毕业的。在这些人的视角里,如果你研究生读的是“双非”,哪怕你本科是清华,他们也会觉得你的能力“倒退”了。
所以有些逆向考研的同学,会陷入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:
从普通本科考到211的人,被嫌弃“第一学历差”;
从211考到双非的人,又被说“最高学历不行”。
你有没有发现,这根本是个死循环。
这时候,大家开始反思了:学历,到底是在帮你还是在拖你后腿?
真的没有出路了吗?逆向考研是不是就错了?
其实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“逆向考研”。有些同学确实是迫不得已,比如家庭困难、不想二战、身体原因,甚至有清华学生因为特殊情况读了双非研究生。人各有志,也各有难处。
而且从整体看,读研终归比不读强。至少你多了几年沉淀的时间,多了学术背景,也更容易进入某些行业,比如公务员、事业单位、科研机构等。
只不过,在某些极度“学历导向”的企业环境下,这些优势可能被掩盖。特别是当你的目标是进名企、外企、金融、互联网等行业时,院校背景仍是一个关键指标。
所以问题不在于你有没有读研,而是你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而读研。如果你只是为了避就业压力、跟风,那很可能会后悔。如果你有明确的方向、目标明确,即使“逆向”一点,也未必走错路。
你真正该在意的,是“学习”而不是“学历”
想一想,学历最终不过是你求职的敲门砖,但真正能留下你的,是能力和态度。可惜很多人还没敲门,就被“学历”这道牌子拦住了。
那怎么办?我们能做的,是在大学期间就尽量把各方面提升上去:
本科阶段努力一点,争取一次考研就上岸;
不随便“将就”选择院校,别为了保底降低标准;
如果确实逆向了,也要想办法在研究生阶段争取机会,比如发表高质量论文、实习经历、拓展人脉资源。
哪怕你最终选了一个不太理想的研究生院校,也不意味着你彻底失败了。只要你愿意补回来,总会有“翻身”的机会。
结语:你到底是读书改变命运,还是命运被读书左右了?
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问题:“研究生到底非读不可吗?”其实,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标准。
如果你目标明确,知道自己将来要走的路,读研就是必要的。哪怕是逆向,也可以用时间、实力把劣势扳回来。
但如果你只是为了逃避就业、怕压力大,那就要三思。学历不是万能的,它只是人生的一段旅程,不是终点站。
别让“学历的光环”绑住了你的选择,也别在逆向的道路上,把一手好牌打成一地鸡毛。你读书的目的,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掌控命运,而不是反过来,被学历的框架限制了人生的可能。
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注重“标签化”,但也正因为如此,“逆袭”的机会其实更多了。哪怕你逆向考研了,也不要自暴自弃,现在是一个“边缘逆袭”不断出现的时代。
能打破偏见的,只有你自身的实力和持续不断的努力。与其被学历定义,不如用实力重新定义学历。
发布于:重庆市相关文章
- 2025-04-16“逆向考研”第一批受害者出现,3年后自食其果,第一学历也没救_双非_研究生_本科